马来西亚最近短短十八个月内,就有逾三十万人移居国外,而这还不包括在新加坡工作的庞大马国人群体。大马独立五十几年来,估计超过一百万人才外流。政策的不公平丶发展空间的窒碍,以及近年的政治风波,加速以华人为主的马国人才外移。从潘健成丶谢清海丶云惟彬,到蔡明亮丶杨紫琼丶梁静茹丶戴佩妮,具多元文化优势的马华精英,在全球的异乡大放异彩。
林友顺丶萧伟基
从噗浪(Plurk)创办人云惟彬到创作女歌手戴佩妮,从为英国王室成员设计鞋子的周仰杰到率先研发随身碟的潘健成,从香港缴税最高的基金经理谢清海到国际名导演蔡明亮,他们都有一个共同身份——旅居海外的马来西亚人。多年来,马国背景的各领域精英遍布世界各地,他们为了追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丶更美好的将来,於是在海外打拚,背後的其中一项重要原因,是马国政策的缺失,留不住人才,导致马国独立五十几年来,已有逾百万的人才流失。
苏小湄是一名小学教师,年约三十岁的她最近冒起移民海外的念头,且越来越强烈。她多次对朋友说:「我若有经济能力,我一定会移民。」澳洲是她首选的移民国家。苏小湄很羡慕她多名同学多年前到海外留学後就成为当地的移民,她们之中五人在澳洲,英国丶香港及中国大陆各有一人。事实上苏小湄不是唯一具有移民海外念头的人,不少人与她一样由於各种原因无法移民。与许多人一样,苏小湄欲移民的理由很简单,因她对马来西亚当前出现的情况很有意见,这种情况并未因零八年在野党强大後有所改善,这让她失落丶失望丶沮丧。
就如许多发展中国家那样,每一年马国许多专才因各种原因流向国外。从一九五七年独立至今共有多少国民移民海外,政府从来没有公布,不过外交部副部长柯希兰日前在国会回答议员的询问时露出端倪。他指出,从零八年三月至零九年八月短短十八个月内,就有逾三十万名马国人移居海外,不过,这个数目只是在海外工作及有向马国驻当地大使馆登记的马国人。而在这两年里,也有五千八百国民放弃马国国籍,成为外国公民。柯希兰也透露,在零九年首九个月内,就有高达二十一万人移居海外,这其中,约一半是专业人士。此外,另有五万名马国人在海外留学。
柯希兰公布的资料让马国人对人口只有二千八百万的马国人才流失的速度与比率感到震惊。资深在野党领袖林吉祥相信,马国自五七年独立至今,估计有一百万人才流失。首相署部长纳兹里在零七年对国会说,马国建国五十年里,估计一百万至二百万人才外流,他指这些人是「向钱看」而移民,一旦赚够钱後,他们就会返国。执政党国阵总协调蔡细历则估计,目前在外国工作的马国技术和专业人才达九十万人;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目,其主因在於一九七零年开始推行的扶持马来人的新经济政策和行政偏差。
学者普遍认为,外流人才华人为多。前人力资源部长冯镇安日前透露,政府成功吸引回国的数百名人才,八成是华人。而从人口学的资料来看,华人移居海外的人数庞大,对目前只有六百多万的华人人口而言也是很高的比例。华社研究中心主任文平强在《马来西亚华人人口比例下降:事实与回应》的论文中指出,从五七年独立至九一年,华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三百三十八万人,不过在同时期华人的净迁移率是一百一十万人。他也指出,华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移民情况严重,在那个年代,增长的华人人口就有一半(三十九万人)离开马国。他说,若华人没有移民海外,华人人口应可保留在总人口的三分一。目前华人占总人口约百分之二十五。
早期华人是从中国移民而来,不过在一九五七年马国独立後,政府关闭移民大门,中国人再也不能移民马国,华人人口基本上是依赖自然增长。从独立至今,华人移民大潮基本分三个时期,七十年代因种族冲突丶政府推行扶持马来人的新经济政策,这导致许多不满不公平政策者决定移民海外,其中许多人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在当时,政府对国立大学的录取采取配额制,五成五大学学额必须保留给土着,这使到许多华人子弟无法进入大学,而在外国,尤其是澳洲,永久居民的孩子可以享用免费教育,因而吸引许多家境不错的家庭移民,确保孩子得以享有接受高深教育的机会。
八十年代马国经历严重的经济萧条,马国的主要经济命脉之一的锡矿场也因国际锡价暴跌而纷纷倒闭,许多华裔子弟冒险远走他乡,日台丶英美及纽澳等先进经济体成为华裔子弟淘金的天堂,在当地非法工作以赚钱养家。
九十年代马国经济起飞,政府也实行经济与教育开放政策,在海外非法工作的华裔子弟纷纷回返;私立学院的设立也使华裔子弟拥有更多深造的机会,华人移民的情况明显的缓和。许多在当时移民海外者是因在海外留学後留下工作。
掌握多语成为优势
零一年至零九年马国进入政治不稳定期,前首相马哈迪零三年退位後,人们一度寄望接任者阿都拉能为马国带来希望,不过,缺乏魄力的阿都拉不仅不能为马国经济带领另一次的起飞,他也因无法压制执政党巫统党内右派势力的抬头而使种族主义言论大行其道,伤害许多人民的心。地球村的出现加上中国及越南等国家的崛起令许多外资把资金从马国撤离,海外充满就业机会,国界不再是人们远行的障碍。
雪兰莪及吉隆坡中华大会堂会长陈友信表示,马国移民在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这主要是国内的推力及国际的引力加大使然。他指出,由於国内政治不稳定丶经济发展缓慢,加上中国的崛起,许多跨国公司需要懂得英语及华语的人才派驻中国,这使到同时掌握多种语文的马国华人成为跨国公司吸收的目标,促使许多华人流往海外。
也是私立英迪大学理事会主席的陈友信表示,在零八年三月大选在野党打破执政党垄断地位後曾让人们对这个国家充满希望,许多有意移民的人也搁置移民计划,可是经过一年的演变,人们对朝野政党的表现感到失望,也对两线制(两党制)的形成不抱乐观,人们再次以双脚表达不满,离开这个国家。他认为人才流动在全球化时代是一种趋势,没有人可以阻挡。
执政党国阵青年团幕僚长符策勤指出,人们移民很多时候是出於无奈;他说,过去两年来马国政治没有太大改变丶经济没有改善丶外资萎缩一半,导致人们出走。他表示,政府必须有所行动,阻止人才的大量流失,否则国家将面对灾难,变成一个落後的国家。他认为,政府应该整顿行政体系,推行公平及透明的政策。他也批评当前行政体系的不足是因干训局(灌输公务员爱国思想的机构)长期灌输种族思维所致,以致政府欲推行开放政策时面对诸多行政阻扰。
代表官方思维的外交部副部长柯希兰认为,马国人移民海外的原因主要是教育丶就业及结婚。相对於新加坡丶港台及欧美等国,马国的劳力市场薪酬远远不如人。由於汇率的差异,马国人在新加坡工作,其收入相等於在国内的二倍至五倍之间。不过,学者普遍认为,收入不是人们移民所考虑的一切,工作环境丶前途丶成就感也是移民们的考量。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林德宜表示,薪酬是马国人移民的其中一个因素,其他因素包括孩子的教育及前景丶国家社会与经济政策及对行政体系,如警方及司法信心不足。成绩卓越的陈彩玲在马国从事研究工作十年後决定离开家乡,到新加坡从事研究工作,因她认为,「在马来西亚,我感到窒息」。她指出,现在的研究团队,六成的成员是马国人。
澳洲是移民首选地
根据柯希兰向国会提供的资料,在零八年至零九年间,澳洲是马国人移居的首选地,高达二十七万人,而移居美国也有三万一千人,台湾是马国人移居第三多的地区,共有约一万四千人。政府显然没有把在邻国新加坡工作及定居的马国人视为移民,若这个数目统计在内,其人数会更大。在野党行动党主席卡巴星数年前到新加坡接受治疗时,前往新加坡医院探访他的行动党顾问林吉祥发现,为他提供治疗的医生大部分是马国人。槟城首席部长兼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则指出,他在零九年到新加坡招商时惊讶发现,在新加坡政府医院工作的专科医生,四成是马国人。
另外,根据香港入境处数字,去年十二月,有一万四千三百九十五名马国人居住在香港。已在香港发展的马国背景精英,包括企业家郭鹤年丶「打工皇帝」惠理基金创办人谢清海丶前卫生福利局长杨永强丶大律师清洪丶演艺经纪人陈自强丶舞蹈家王荣禄丶男高音柯大卫丶教授林幸谦丶「反高铁」等社运组织者之一科大助理教授陈允中等。
赖安洲是台湾成功大学毕业的马国侨生,在成大考获硕士学位後,於美国普渡大学攻读电脑工程博士,学成後在英特尔工作了三年,零五年到香港科技大学任教,零八年离开教职转战金融业,目前是万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市场推广董事。他表示,本身比较锺情於中华文化,加上中国的崛起,所以很早就有到中国人地方发展的念头。
赖安洲也曾想过回马发展,但他坦承「不欣赏大马的不公平」,且没有从事学术研究的空间,所以虽然父母在大马,但他还是选择到其他地方发展,「父母也不希望我浪费生命」,而选择香港的其中一个原因正是「离家较近」。
但值得一提的是,马国外流人才绝大部分仍保留马国国籍(只成为外国永久居民,不是公民),尽管他们当中有许多人配偶是外国籍,子女也在外国出生,但会尽量为其子女也保留马国籍。这当中家庭因素很重要,因父母及兄弟姐妹等仍在马国,所以他们认为「根」仍在马国。
马国人才外移原因,除了外国收入较高丶留学生已习惯外国生活丶配合外籍配偶之外,也和某些领域在马国发挥空间较小有关,例如讲求创作自由的电影,出生马国的台湾导演蔡明亮,零七年第一次在马国拍的电影《黑眼圈》,就因为被指呈现过多马国的丑陋一面而被禁。另外,在中文文学及中文音乐领域,在马国都被排除於主流之外,且市场不大,台湾於是成了马国中文创作及音乐人才的发展重镇。
行政偏差及不公平政策也许是过去人们移民的主要原因,而治安败坏丶希望享有更大的个人自由似乎成为当前人们流向国外的原因。在马国大学马来亚大学毕业的锺慧娟表示,她在数年前在新加坡当文员时曾获马国教育部录取为教师,可是其马六甲家人要她留在新加坡工作,不要她回来,理由是马国治安不好。现年二十八岁的郑凯玲拥有人力资源硕士学位,她最近决定移民澳洲,理由非常简单,因她认为澳洲的犯罪率较低,夜间行走不用担心意外发生。政府明显了解治安对国家经济及社会产生的冲击,警方最近也积极展开防范罪案行动,在市区里的社区设立警亭丶社区主要公路设立检查站,以求在一年内把国内的犯罪率降低两成。
马来裔中产阶级也移民
激进宗教思维的抬头也让人们对马国社会是否会趋向保守感到忧虑。在为移民与否而挣扎的女工程师纳达莎指出,她越来越感到行动不自由,她不能自由地与异性上街,因这将引起人们的负面看法。这种行动不自在感对曾在海外留学的马来知识分子尤其强烈,并导致他们移民。海鸥集团董事经理陈凯希指出,目前不仅是华人移民,马来人移民也有增加的趋势。前人力资源部长冯镇安就表示,过往移民海外的人才是华人,现在马来人也越来越多。他指出,仅仅在英国就有约二千名马来人才,他们大部分在资讯科技丶金融及医疗领域。公司设在吉隆坡的移民顾问罗伯特透露,近年来前来该公司询问移民澳洲情况的马来中产阶级明显的增加。他说:「这都是受高等教育的马来人,他们把马国与外国对比,他们对马国的行政体系感到沮丧。」拥有三十年处理移民申请经验的罗伯特表示,马来人移民海外在五年前是罕见的,不过现在是越来越多。他认为,马来人移民除了是国内因素造成,也因全球化所带来的国际人力市场大流动所致。他指出,现在的年轻人所追逐的是有更多机会的地方,他们不想在一个无望及停滞不前的社会呆一辈子。
在人才严重流失之际,马国却收容了逾百万名低技能外劳。前任首相马哈迪讽刺说,马国喜欢把一些「无脑」的人引进来,却把一些「有脑」的人送出去。政府非常清楚人才流失的严重性,二千年时任首相马哈迪雄心勃勃订下二零二零年打造马国为先进国目标时,宣布一系列配套以求吸引在海外的马国人才回流,政府希望该计划能每年吸引五千名专才回返,以解决马国人才不足的问题。不过,执政成员党马华公会署理总会长蔡细历指该计划彻底失败;他指出,至二零零七年,申请返国服务的专才约千人,当局只批准约六百人的申请,而最後回返者只有约四百人。他认为此计划失败的原因在於行政体系繁文缛节及没有就业保障。
事实上,许多「自我流放」在海外的马国专才都有意返国服务,只是行政偏差丶移民政策保守及官员僵硬的思维导致这些人返国无门。在海外居住丶从事医学研究工作近二十年的陈毅一直想回家,无奈他所从事的高端医学研究在马国还没有这种需求,也没有这种设备。为了回返家乡陪伴年迈的妈妈,拥有博士学历的他在二千年马国推行招收海外专才回国计划时,决定放弃在美国费城大学高薪研究员工作,降低自己的要求,申请到马国国立大学偏远的吉兰丹分院当一名讲师,可是当局却以他持有的「印度大学文凭并不受政府承认」为由拒绝录取,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及百般无奈。在申请失败後,他转向较靠近家乡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申请研究员的工作,他的印度大学文凭并没有成为任何障碍,他毫不考虑地举家搬到新加坡工作与居住,使他有更多机会与居住在吉隆坡的年迈妈妈相聚。
陈毅只是马国逾百万移居海外的专才之一,他的情况也是许多马国海外移民的遭遇,文凭不受承认丶返国不受欢迎丶回来後无法发挥,因此只好无奈的继续离乡背井,为其他国家作出贡献。家,对他们来说是那麽近,可也是那麽遥远;他们一心想为国家作出贡献,可是国家似乎并不欢迎他们回来,结果得益的是那些对他们张开双手丶给予一切便利丶懂得惜才的国家。
在全球化的年代,世界各地都在争夺人才,但马国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却背道而驰,不仅无法吸引外国人才,连本国人才都无法留住,如何矫正这长期以来的不当政策,留住人才贡献所长,考验政府的智慧。■
二十四卷 七期 (2010-02-14)
1 comment:
Post a Comment